殿内正中悬挂的匾额“同德延釐”为慈禧太后所题,意在告诫主人:只有与她同心同德,才能福安长久。
多福轩的东厢房
多福轩的西厢房
绕过多福轩,进入东府最后一进院落的垂花门。
东府最后一进院落的影壁门
东府最后一进院落的正殿乐道堂
乐道堂的东厢房
乐道堂的西厢房
东王府的一进院落前庭院
前庭院南边一排倒座房原为王府的兵房
东府一府门
东府二进院落,园林管理处将此庭院设立为“趣园”,以让游客亲身体验福文化的内涵。
此五开间宫门原是东二府门
东二府门廊台左侧摆放的乌木金香玉。乌木为中国蜀中特有,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自古以来就被称誉为“万木之灵”,“万木之尊”。金香玉其外表朴实无华,貌不惊人,俗话说“有眼不识金香玉”,但却是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味的珍奇玉石。
此院落原是恭亲王奕訢次子载滢回府时的居住处
进入东府三进院落的影壁门
东府三进院落的正殿多福轩,轩前的古藤萝郁郁葱葱。
正殿多福轩
殿内挂满“福寿匾”。
恭王府的东路府邸与中路一样,皆是多进院落。按照传统建筑格局,东路为贵,其主要建筑是多福轩和乐道堂。 多福轩采用小五架梁式的明代建筑风格,面阔五间,屋顶灰色筒瓦,垂戟带兽,栩栩如生。殿内布满“福寿匾”,呈菱形排放,多福轩也因此而得名;正中悬匾额“同德延釐”,庄严肃穆,气魄非凡;多福轩内6个书架4个多宝格每个都是4米多高,全是用楠木复原的。殿前有一架200多年的古藤萝,所以此院又称“藤萝院”,至今仍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多福轩在和珅时期称之谓“延禧堂”,是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与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夫妻的居所。恭亲王时期称之谓“多福轩”,是其最喜爱的书房,日常多于此处议政会客。 乐道堂是恭王府东路的第二栋建筑。此殿原由道光皇帝御书所赐奕訢的“乐道堂”匾额而得名,为恭王爷的起居室。和坤时期,是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与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夫妻的起居住所。
评论